再读《论语》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千百年来儒家的思想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千年。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”其中对做人做学问的哲学思想更是阐释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。小时候外婆一个“颜回拾金”故事告诉我做人拾金不昧的道理,长大后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”更是让我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同身受。
孔夫子在我心中就是一盏明灯,带着我感受从心所欲,不逾矩的人生境界。“温良恭俭让”是孔夫子的在其弟子中心中的点滴形象。孔夫子曾战乱中周游列国饱经人世间的温情冷暖,也曾白发人送黑发人,送走颜回、子路两位他最喜欢的弟子。孔夫子更知道读书明理的重要性,向往着后世子孙人人可以读书。两千年后的今天,人人早已可以读书,随心所欲畅游书海。
“论”编纂者,“语”谈说者。《论语》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源泉,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,当我们再次翻开这部厚重的《论语》,再次品读《论语》定有更多新的收获。读《论语》,我读到了人生的追求,仁以为己任,修己安人,安百姓。我还读到了“忠恕之道”,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读《论语》我更读到了为人之道,为人就应该“孝悌忠信,温良恭俭让”。“君子忧道不忧贫”孟轲传承儒学并将其发扬光大,郑玄注《论语》释其意于后世,“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朱熹慕《论语》意其志,《论语》对18世纪的欧洲的启蒙运动也有过思想贡献,伏尔泰以《论语》启迪由心,并将论语写入《法国人权宣言》。“德不孤必有邻”《论语》的四十多种译本,更是将中华“儒家思想”传遍世界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,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、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。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,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。《论语》不仅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,儒学所提倡的仁者爱人,以德立人。天下为公,大同世界的思想更是早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,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,文末笔者邀请您一起再读《论语》,读典籍,践行文化自信,提高文化软实力。为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共同努力!